
400-123-4567
关键词:思维方式; 书写模式; 不同之处
一、简介
思维方式是人们的思维习惯或思维程序,它影响语言并体现在语言中。 本文在比较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基础上,从句子结构、词汇和篇章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中西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,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语言的关注。汉语和英语的思维方式和习语。 这种差异使他们掌握了地道的英语写作方法,为英语教师提高写作教学提出了有效的措施。
2.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
1.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。
汉语属于汉藏语系。 受其影响,汉民族的思维习惯注重形象思维,而不是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,即习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。 中国人常常依靠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嗅觉、触觉等来完成想象,喜欢通过形象分析进行综合思考。 因此,这种思维方式习惯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用语言表达理性概念。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。 受其影响,英国人往往很看重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,非常善于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进行思考(朱志贤,1986)。 这是因为,西方人在认识和分析客观世界的过程中,以探索世界的基础为最终目的,以分类方法为主要手段,试图从对象的类别中提出此类对象的共性,然后上升到顶部。 做一个纯粹抽象的总结。 这种思维方式习惯于用抽象名词来用语言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。
2.螺旋式思维与线性思维。
美国学者罗伯特·卡普拉姆(Robert Kaplam,1966)说:“中国人的思维是螺旋式的(circular/spiral);英国人的思维是线性的(liner)”。 中国人的思想深受儒、道、佛传统文化的影响。 一件事是通过它与另一件事的联系来理解的。 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。 大多呈螺旋式、循环式发展,最后将判断或推理的结果整理成总结,给人一种含蓄的感觉。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以柏拉图-亚里士多德思想体系为基础的线性思维。 在线性逻辑思维中,通过事物的基本的、不变的、明显的特征来理解事物。
3.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/分析思维。
东西方价值观不同。 中国文化以“和”为中心。 整体是价值的基础,个体包含在整体之中。 因此,中国人的思想具有全面性、整体性的特点。 这种整体思维还体现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,由远到近、由大到小、由表及里、层层深入的自然过程。 英美国家人们认识事物是由近到远、由小到大、先直后偏、突出重心、逐层向外拓展。 由于西方价值观把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个体——原子——作为世界的原始元素,所以强调原子的个体、形状、秩序和位置。 主要表现为单点进步的直线,强调个人潜力的开发、个人目标的实现和个人利益的追求,强调个人和个人的作用,崇尚个性化和个人自由。 因此,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直接使用“I suggest”、“in my point view”、“I think”等带有第一人称单数概念的词语。使用人。 中国人在写作中更喜欢使用“我们”、“你”等带有附属概念的词语。
4.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。
中国人倾向于归纳思维,首先是从具体到一般,从分析到总结。 写作中比较突出的是先说,后总结。 句子信息的重点往往被推后,以摘要的形式安排在最后。 而西方人则注重演绎思维,喜欢从一般到具体(何英,2009)。 句子信息的重点多在前面,即表达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的位置通常在段落的开头,段落中的其他句子则是其思想的发展。 例如,英语段落的每个段落都以主题句开头,后面是自然连接的例句,然后结束; 或者相反,每个段落以例句开始,以主题句结束,这是典型的演绎段落。 。
三、中西写作模式的差异
1.句子结构的差异。
汉语是意合语言,句子结构具有语义性。 这种语言主要依靠语序变化、语境和言外事实逻辑来传达信息,不追求形式完整性。 因此,汉语句子结构的特点是松散,缺乏语法功能的形式表达手段,句子的链接是建立在前后的意义关系之上的。 因此,在写作中常常省略连词和主语。 虽然英语是一种次元语言,但句子结构是合乎语法的。 这类语言注重时态、词形变化,运用逻辑语法来连接词语,包括连词、介词、副词、关系代词、关系副词以及充当前后句子联系的各种短语来解释。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。 逻辑关系。 其句子结构的特点是紧凑。 中国文化是以人文为中心的,所以汉语往往更注重以人为本,强调对事物、事物或人本身的作用和影响。 他们倾向于认为一切行为和事物都是由人类主体完成的。 。 西方人用英语表达思想时,往往强调客观性,注重对人和人思想的影响。 因此,汉语句子比英语句子更多地使用“人”作为主语,句型中的主动句也使用“人”作为主语。 还有更多; 英语句子比汉语句子更多地使用“宾语名称”作为主语,而且句型中更多地使用被动语态。
2.词汇差异。
由于英语和中国人民在历史、地理、文化等方面的差异,中国人和英国人在写作中的选词方面存在很大差异:汉语语法表达较少使用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,多使用具有抽象概念的名词。 英语中具体名词含义突出,抽象名词使用较多; 汉语写作中多使用动词,而英语中多使用名词; 中国人写文章时,为了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,经常使用隐喻和华丽辞典,喜欢使用大量的形容词和副词,而西方人则喜欢用表达相似事物的整体词来表达具体的事物。事物或现象; 汉语写作选词的另一个特点是,在表达同一事物时,常常使用意义重复的词语。 使用同义词来加强语气或避免歧义,例如“坚定”和“谨慎”。 而英语则强调语言的逻辑性,讲究用词清晰具体,言简意赅,避免同义反复。
3、话语结构的差异。
汉语语篇结构与英语语篇结构存在很大差异,尤其是在阐述主题的方式上。 中国话语的主题往往不是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来解释,而是通过曲折、隐喻、间断和连接、迂回和间接的方式来解释(彭爱和,2009)。 给人的感觉是全文是一个完整的章节,并且围绕主题做了很多伏笔,一步步接近主题。 英语话语一般以直线展开,往往在开头就指出主题。 即每段先有一个主题句,然后深入讲解要点,层次一目了然。 最后进行总结,重申和强化主题。
四、中国与四国思维和写作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启示
通过分析中西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的差异,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和理解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和不足。 对于教师来说,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错误。
措施一:在英语写作教学中,除了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、更加强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外,还应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英文之间的突出差异。 重点向学生讲解中英文的差异,强调英国人的思维模式和思维特点; 提醒他们在英语写作中有意识地避免中国思维; 注意模仿英美人的写作习惯,摆脱中国思维的负面影响。
措施二:教师应更加注重对课文整个篇章结构的讲解,而不是仅仅注重某些具体知识点的练习。 不仅要让学生改写、读写课文,或者练习写内容摘要等,而且要能熟练运用地道的句型和词汇短语,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、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。能力。
措施三:教师应加强实用文体的指导和示范,要求学生模仿英文信件、通知、各类作文等范文,按照规定格式练习实用文体写作。 师生共同批改、评选并发表优秀论文,并互相观摩实践。 学习中,在语言信息输入阶段的引导和演示,不仅使学生对写作技巧和语言的准确性、丰富性、生动性、流畅性有全面、直接的感性认识,而且提高了学习效果。
措施四: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还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。 记住英文原文是培养英语语感的最好方法。 教师应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英文原文,促进写作。 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英语视频、组织编排英语戏剧、模仿英语电影片段等活动,逐步培养英语语感。
措施五: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,在写作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兴趣,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去理解、探索和探索广阔的思想。 例如,让学生互相批改,提出重大问题共同讨论,或分组批改、评价等,让他们发挥主动性、积极性和创造性。
5. 结论
在英语写作教学中,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,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语言思维方式,在选词、造句、文章布局等方面适应英美思维方式。 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采取有效措施,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汉英思维和写作方式的差异,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,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。
注: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“十一五”规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。 项目编号:115C-334。
参考:
[1] 格雷夫斯. R,A.霍奇。 肩上的读者:英语散文作家手册[M]. 第二版。 纽约:复古书籍(兰登书屋),1979 年。
[2] 罗伯特·卡普拉姆. B.文化思维模式:跨文化教育语言学习[M],1966。
[3]邓彦昌,刘润清。 语言与文化——英汉语言文化比较[M].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,1989。
[4] 李瑞华. 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研究[M].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,1996。